info@hba.com.my

邓宁-克鲁格效应:误估能力的心理盲点 苏

苏格拉底(Socrates)曾说,真正的智慧是知道自己什么都不知道,但对人类来说,这并不容易。因为我们的大脑让我们觉得自己很了不起。例如,当你第一次学习某项技能时,可能会过度自信,认为自己比实际上更擅长。这就是“邓宁-克鲁格效应” ,它是一种认知偏见,使我们确信某事是真实的,即使现实情况并非如此。认知偏见像是我们的心理防护,
帮助我们快速处理信息并作决策,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总是正确的。

图画描述一位平日里对垃圾食品情有独钟的年轻人, 林杰。当他走进那家臭名昭著的垃圾食品生产工厂时,他完全准备好面对即将揭开的秘密。整个工厂的环境令人毛骨悚然,随处都是脏污和混乱,让他不禁开始怀疑自己之前的选择。正当他深陷这片混沌的时候,一个光鲜亮丽的销售员走了过来,手里拿着一个包装精美的食品,微笑地说:“林杰先生,这是我们新推出的产品,特地为您准备的。您一定会喜欢的。” 林杰瞟了一眼手中的食品,脑海中瞬间浮现出工厂那令人作呕的环境。他咽了咽口水,微微摇头,礼貌地回应:“谢谢,但我现在不饿。”

他心里明白,再美味的食物,背后的真相一旦被 揭开,也许再也找不回那种纯真的享受。这就是 邓宁-克鲁格效应了。 

在人类错综复杂的心理构造中,邓宁-克鲁格效应 凸显了一种普遍而又鲜为人知的心理现象。它描 述了这样一个事实:许多人在对某个领域知之甚 少时,却误以为自己已经领悟了其中的精髓,仿 佛已经成为了这个领域的权威。这种自大的感觉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只触及了问题的表 面,却没有深入地了解和研究。 

初次接触一个新领域时,由于知识的局限性,我 们常常过于自信,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所有的要 点。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当我们深入研究, 更多的细节和复杂性开始浮现,我们开更多的细节和复杂性开始浮现,我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之前的理解是多么的肤浅。这种过程就好比攀登一座高山。

从远处看,山似乎并不高,但当我们真正开始攀爬时,才会发现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。我之前有一位中国博士学生崔娜是一名人类行为学的博士生。在开始她的博士项目时,她选择了“城市绿化对人类行为的影响”作为研究主题。初看这个题目,她觉得自己已经对其有了相当深入的了解,毕竟她在本科和硕士阶段都进行过相关的研究。但当她真正开始深入挖掘时,发现了无数之前从未见过的研究文献,这些文献涉及的细节和技术远超她之前的认知。此外,她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预想之外的问题,这使她不得不重新评估自己的研究方法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,崔娜意识到自己初步的自信其 实建立在知识的不完整之上。她开始加倍努力, 每天都沉浸在文献阅读和实验中,试图填补自己 的知识空白。几年的时间里,她从一个自信满满 的新手,变成了一个对自己所研究领域有深入了 解的专家。当她最终完成了她的博士学位,站在学术会议的 舞台上与同行分享她的研究成果时,她回想起自 己的学术旅程,深深地体会到邓宁-克鲁格效应的 影响。她意识到,真正的学术成就不是建立在自 大的自信之上,而是建立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之 上。崔娜目前在青岛大学担任教授。所以她时时 刻刻提醒自己不要掉落在邓宁-克鲁格效应. 

一项研究发现,大多数人认为自己的驾驶技能高 于平均水平。不幸的是,大多数人的技能并不高 于平均水平。研究者发现,知识或技能较少的人 往往认为自己比其他人更优秀。因此,在一个组 织中,运行评估中心以了解员工的能力和技能非 常重要。通过评估中心,员工可以了解到他们在 特定领域的真正能力和技能,而不是基于他们的 感知,因为自我报告的信仰通常高于实际情况。 

人类行为 (Humanology)销售主管马克思都是 被认为公司中最出色的销售人员。每当公司举行 销售培训或研讨会,他总是第一个发言,分享自 己的经验和策略。在他看来,自己的销售业绩已 经足够证明他的能力超过了大多数同事。 

但是,当公司决定运行一个评估中心来了解员工 的真实能力和技能时,事情发生了变化。这个评 估中心不仅仅基于销售数字,还包括与客户的互 动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、团队合作精神等多方面的 考核。 

评估结束后,马克思震惊地发现,自己在很多领 域的表现其实只是平均水平,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低于平均水平。他开始意识到,之前的自信其实部分建立在对自己能力的误解之上。这次评估让马克思真正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,使他明白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。从此,他不再盲目自信,而是开始努力学习,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。

这个事情说明,自我评价常常是基于有限的信息 和经验,而真正的能力和技能需要通过更全面、 客观的评估来了解。公司运行评估中心,可以帮 助员工真实地认识自己,从而更好地提高和发 展。 

令人兴奋的发现是,最低的 25%的人认为自己的 知识水平高于实际水平,但位于最高 25%的人则 认为自己的知识水平低于实际水平。这就是为什 么要知道自己知道或不知道某件事,你必须真的 懂得某些东西。研究发现,表现不佳的人不擅长 接受批评,通常对自我提高也不感兴趣。不幸的 是,如果我们不提高我们认为拥有的知识,那么 我们会继续认为自己很了不起。 

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,我们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 的信息。我们的思想总是被吸引去学习多一点点。 那一点点的信息足以使我们变得思想薄弱。人们 对自己所知的内容感到自信,而不是对自己不知 道的内容。有了像社交媒体这样的全球平台,每 个人都可以因为拥有大量的关注者而感觉自己像 专家,而大多数人不会接受任何批评。

当今这个充斥着信息和刺激的社会中,能够识 别真正的专家和那些盲目自信的初学者显得尤为 重要。这不仅仅是对他人的评判,更是对自己价 值的正确理解。每个人都需要真实地看待自己, 深入地认识自己的特长,同时也不能回避自己的 不足。而在面对外界的批评和意见时,我们更应 以开放的心态去接受,把它们转化为自身的动力, 继续不断地学习和成长。查尔斯·达 尔 文 (Charles Darvin)的名言提醒了我们一个深刻的 

道理: “很多时候,无知产生的自信远远大于知 识带来的自信。” 这警示了我们不能因为一知半 解而满足,更不能因为片面的认识而自以为是。 真正的智慧,往往是在不断的探索、学习和经验 中积累而来。

Archive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 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 *

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in your browser to complete this form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