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、自利性偏见:归功与推责的心理陷阱
我们人类有一种心理倾向:在取得成功时,总喜欢将功劳归于自身的努力和才智;而当遭遇失败时,却更倾向于归咎于外在因素,而非自我反思。这种现象被称为“自利性偏见”(self-serving bias)。
在商业环境中,自利性偏见尤为常见。例如,一位高层领导在公司盈利时,可能会将成功归功于自己的决策英明;但当公司陷入困境时,却可能把责任推给市场环境、团队表现不佳等外部因素。

心理学实验也揭示了类似模式:学生在考试中得高分时,认为是自身聪明用功的结果;若成绩不理想,则怪题目不合理或老师不公平。
这种偏见不仅会阻碍个人成长,还会破坏团队信任与合作。因此,领导者应培养自我反思的习惯,从而更客观、全面地看待问题,做出理智的决策。

二、故事启发:别急着下判断
一个真实改编的小故事讲述了这样的场景:
一位商务男士在咖啡厅中用餐,把手放在放有饼干的包上。不久,一位衣着破旧的老人坐在他对面,毫不客气地拿起桌上的饼干吃起来。男子怒火中烧,却出于礼貌没有作声。直到饼干剩下最后一块时,老人掰成两半,递给了他。
老人离开后,男子准备起身,才发现自己的饼干其实还在包里,根本没有被碰过。
这段经历让他羞愧万分。生活中,我们往往容易像这位男子一样,仅凭自己的“视角”做出判断,却忽略了事实的全貌。
类似的还有一位年轻女子误以为旁人拿了她的杂志,后来才发现自己误会了对方——那本杂志其实不是她的。

这些故事提醒我们:先管理好情绪,再做判断。
三、自利性偏见在组织中的表现与危害
在组织运作中,自利性偏见同样危害巨大。若一位经理未完成目标,却只懂得推卸责任,如责怪下属无能、环境恶劣、资源不足等,这种态度会直接打击士气,损害团队表现。
相比之下,真正负责任的领导者会主动承担责任,寻找问题根源,带动团队改进和成长。
案例一:跨国公司经理的对比
某跨国公司未达季度销售目标。
- 经理 A 推卸责任,称是市场环境恶化与员工效率低下所致,结果员工失去信心,业绩持续下滑。
- 经理 B 主动承担责任,邀请顾问协助团队培训,激励团队一起找出问题,最终带领团队走出困境。
四、案例研究:科技初创公司的反思之路

一家云计算领域的新兴公司“科技 A”,在推出新产品失败后,CEO 王先生最初将责任归咎于外部环境和团队表现不佳,表现出典型的自利性偏见。
然而,COO 李女士提出不同看法,主张进行内部全面审查。经过第三方机构调查,发现产品失败真正原因是:
- 目标市场定位错误
- 产品设计缺陷
这两个核心问题都源于高层决策,尤其是 CEO 的判断失误。最终,王先生勇敢地承认错误,公开道歉,并组建跨部门小组,对产品进行重新定位与优化。几个月后,公司业绩明显回升,团队士气大为提升。
这一经历让全公司深刻意识到:克服自利性偏见,是走出困境、推动成长的关键一步。
五、结语:领导者的修养,从“承担”开始
自利性偏见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人类心理机制,但并非无法克服。唯有诚实面对自身决策、勇于承担责任、进行客观反思,个人与组织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。
一个优秀的领导者,不是逃避责任的人,而是勇于修正、勇于学习、并能够将错误转化为团队进步契机的人。
